全国公安机关成绩突出青年民警刘飞:千锤百炼的刑侦“尖刀”
2024-06-21 18:41:49          来源:攸县融媒体中心 | 编辑:卢绮雯 | 作者:王丽凤          浏览量:3034

近日,攸县公安局刑侦大队技术中队中队长刘飞获评“全国公安机关成绩突出青年民警”荣誉称号。今天,让我们一起聆听属于他的青春之歌。

在攸县公安局刑侦大队的办公室,刘飞正在进行指纹比对工作。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,指纹自动识别系统也在不断地完善,比对工作相较于以前简化了许多,但由于现场的指纹有残缺、扭曲模糊的特性,系统比对会出现几个甚至几十个相似概率很高的结果,面对这些肉眼难辨的单调曲线,刘飞要在细微差别中找寻侦破疑难案件的“关键密码”。指纹比对,日日平淡无奇,这一环节无时无刻不在考验着耐心,而他在这个岗位上一干就是10年。

攸县公安局刑侦大队技术中队中队长刘飞:“我们就是在案件现场进行勘查取证,包括一些现场还原,通过现场遗留的蛛丝马迹、抽丝剥茧,锁定嫌疑对象,为侦查指明方向,为诉讼提供证据,从发案到破案再到审判,我们全程都要参与。”

2011年,刘飞从湖南警察学院毕业,并顺利进入攸县公安局渌田派出所,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警察。从警13年间,他悉心钻研刑事科学技术,潜心研究痕迹检验,被称为“刑侦”尖刀。

作为一名刑事技术警察,他很难见到刀光剑影,也没有轰轰烈烈,但一样惊心动魄。他一次次顶着烈日酷暑,全副武装出现在命案现场,与死者“对话”,只为保护现场痕迹、物证不被污染,尽可能从细微处精准破译生死密码。

攸县公安局刑侦大队技术中队中队长刘飞:“第一次见到尸体的时候,心里很害怕,有时候刚进入现场闻到血腥的味道,就有点想呕,回家之后,躺在床上,满脑子都是工作时的现场画面,心有余悸。”

尽管工作条件恶劣,刘飞同志仍然坚韧不拔,始终坚信“凡有接触,必留痕迹”,凭借着扎实的专业、缜密的思维,2020年,在命案积案物证进行清理时,将“2003.3.31文金凡被杀案”提取的作案工具菜刀重新送检,终于检出犯罪嫌疑人DNA。

攸县公安局刑侦大队技术中队中队长刘飞:“因为当时条件、科技手段都受限了,在现场也提取了一些物证,但没有比中的对象,非常遗憾。2019年,全国开始进行Y库建设,也就是男性家族系统建设,我们就对该案件的物证重新进行甄别、检验,比中了石羊塘镇的一个邓姓家系。”

攸县公安局刑侦大队技术中队中队长刘飞:“我们对石羊塘镇及周边乡镇邓姓家系成员进行逐一排查,上到上三代、上五代,前后制作了60余张家系图谱,采集DNA血液样本700余份,由于该家系大部分都是在外务工,我们就驱车三下广州,逐渐缩小我们的侦查范围,最终锁定了对象。”

十年来,刘飞同志共勘查现场1800余起,提取各类痕迹物证950余份,通过现场痕迹物证串并案件620余起,利用技术手段直破、带破各类刑事案件450余起,直接认定犯罪嫌疑人130余人。因工作出色,成绩突出,先后荣获“全国刑事技术破案会战优秀刑事技术民警”“全省公安刑事技术工作成绩突出个人”“全市优秀刑警”“全市公安机关警营工匠”等荣誉称号。今年,荣获“全国公安机关成绩突出青年民警”荣誉称号。

民警袁帅:“我师父对待工作非常执着、认真,问他问题的时候,他会手把手地教我并告诉我做这个事情背后的原理和逻辑,让我不仅会做事,还会想事、会成事。

攸县公安局刑侦大队技术中队中队长刘飞:“开始干我们这行就得吃得了苦、熬得住累。从小就有一个警察梦,也不后悔选择了这个职业,十年里,很多人都问过我,为什么能坚持这么久?我都会告诉他们,是凭着对警察这份职业的操守和对技术岗位的由衷热爱。只要有犯罪现场,我都愿做那逆行的守护者!”


一审:刘洁琼丨二审:蔡晓雅丨三审:刘峰

监制:吴辉兵

责编:卢绮雯

来源:攸县融媒体中心

版权作品,未经授权严禁转载。经授权后,转载须注明来源、原标题、著作者名,不得变更核心内容。

攸县新闻
成长ABC
攸视频
直播视频
我要报料

  下载APP